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家税务局关于中外合营企业与国内企业联营分回利润税务问题的批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2:24:21  浏览:965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局关于中外合营企业与国内企业联营分回利润税务问题的批复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局关于中外合营企业与国内企业联营分回利润税务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发[1990]1367号

1990-11-03国家税务总局


天津市税务局:
  1990年9月26日税二(1990)166号《关于中外合营企业与国内企业联营分回利润征税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国内企业共同举办的合营企业,如果该合营企业是经主管部门批准依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规定成立,在注册资本额中所含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不低于25%的,经当地税务机关核准,可以依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缴纳所得税,并享受有关减免税待遇。
  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国内企业共同举办合营企业,凡符合上项规定所分得的股息、红利,均免予计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营业利润征税。对不符合上项规定的,应按国内联营企业处理,先分利,然后再分别缴纳企业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年十一月三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晋城市一九九六年国土收益目标任务考核奖罚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晋城市一九九六年国土收益目标任务考核奖罚办法》的通知


晋市政办(1996)89号
1996年8月5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了强化国土收入的征收和管理,调动各级政府及财政、土地部门的征收积极性,增强责任感,确保我市今年国土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特制定《晋城市一九九六的国土收入任务考核奖罚办法》,请遵照执行。
附:《晋城市一九九六年国土收益目标任务考核奖罚办法》

晋城市一九九六年国土收益

任务考核奖罚办法

国土收益任务是我市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强化各县(市、区)政府及财政、土地部门的工作责任感,加强征收管理,大力组织收入,确保全市4000万元国土收入任务圆满完成,特制定本考核奖罚办法。

一、实施范围

本奖罚办法适用于一九九六年度国土收益任务的考核,年终由市财政局、土地局组织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请市政府依照本办法进行表彰奖励。

二、考核内容及要求

一九九六年下达给各县(市、区)的国土收入总目标任务和应上缴省、市财政任务,各县(市、区)必须保证完成。其考核内容:

1、完成任务考核。要求各县(市、区)要在十月底以前完成全年国土收益任务。

2、上交比例考核。达不到及时足额上缴省、市国土收益任务的县(市、区),即使完成了总目标任务,也不得享受奖励。

3、实际入库考核。国土收益完成数,均以各县(市、区)实际缴入金库数为准。必须由组织上交收益的同级同财政收到金库单并由同级金库出具证明,报市财政局,土地局核实。

三、具体奖罚办法

1、上交比例奖罚。完不成市下达总目标任务的县(市、区)要首先保证完成上缴省、市财政的任务、欠缴总部分由各县(市、区)财政负责补足并额或由市财政通过年终决算如数扣回。超目标任务不上缴。

2、完成任务奖。十月底以前凡能够完成国土收益任务,并符合考核要求的市级(包括城区分局)奖励10万元,高平市、阳城县各奖励5万元,郊区奖励4万元,沁水、陵川县各奖励3万元。

3、超额完成任务奖。年终超额完成任务的县(市、区)除按规定享受完成任务奖外地人,对其超任务部分,由同级财政、土地部门分别按超额部分的1%计提超额奖。

超收总额达300万元以上的县(市、区)由市财政局、土地局考核后报请省财政厅、土地管理局,奖给土地或财政部门(312吉普车)征收业务车指标一个。

凡完不成市下达的国土收益目标总任务的要在全市通报批评。

四、奖金列支

完成任务奖由市财政从市级国土收益中支付;超收任务奖由各县(市、区)国土收益中支付。

五、奖励的使用范围

奖金应主要用于在国土收入征收管理共和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的奖励支出,以及改善办公条件的设备购置和必需的交通工具购置支出等。不得挪作他用。




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实施办法》的通知

司法部


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实施办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部属各政法院校、部属各研究所:
为推动我国法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奖励广大法学教学和科研人员以及司法实务工作者在法学研究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国家教育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司法部制定了《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实施办法》,请各地认真执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奖励部属院校、研究机构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在法学研究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进一步推动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科研水平,使法学研究成果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民主法制建设服务,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为司法部部级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必要时增设特等奖。对获奖者,按照奖项等级发给相应的获奖证书和奖金。

第二章 评奖的范围、标准和原则
第三条 凡司法部部属院校、研究机构的在编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干部职工在法学研究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均可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参加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的评选。部系统内人员与其他部门合作研究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原则上由合作研究成果第一署名人所在
单位申报评奖。
第四条 可申报评奖的成果形式包括:
1.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专著、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工具书、古籍整理作品、资料汇编、译著等;
2.学术价值较高的教材;
3.未经公开出版或发表,但被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党委和政府认为有重要学术价值,并作为决策依据的内部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咨询报告等。
第五条 各类研究成果申请参加评奖的时限为:
1.自上届评奖受理申报的截止期限始,至本届评奖受理申报的截止日期前公开出版或发表的研究成果。
2.未公开出版、发表,但被立法部门、有关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采用,对国家立法、实际部门管理决策起了重要咨询作用或产生重大社会效益的调研、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不受采用时间的下限限制。这类研究成果申报评奖时,必须附采用单位的证明材料。
第六条 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申报和参评的基本条件: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基础研究成果应当是:学术上有一定创新、理论上有所建树,对于研究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受到同行学者的重视和好评。应用研究成果应当是:对于国家立法、司法实践、有关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重大决策提供了
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方案,得到较高的社会评价;在解决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方面有所突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学风端正,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结构合理,材料翔实,文字准确流畅。
第七条 奖励等级的标准:
特等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明显突破了本研究领域的原有研究水平,居本研究领域领先地位,对立法、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等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突破了本研究领域原有学术水平,对解决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有突破性贡献,得到学术界和社会高度评价。
二等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居本研究领域先进地位,在探索、解决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方面有独到的思想和见解,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较高评价。
三等奖: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对解决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好评。
第八条 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评奖原则:
1.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以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为标准,好中选优,宁缺勿滥。
2.以研究、解决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国家立法和司法实践服务,为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的研究成果为奖励重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

第三章 评审组织及其职责
第九条 司法部设立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评奖委员会,由主管部领导、国内知名学者、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其职责是:领导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的评奖工作;处理评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申报评奖的科研成果进行评审。
第十条 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评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申报评奖材料的初审,处理评奖工作中的日常事务,法学教育司科研教材处行使办公室职能。

第四章 申 报
第十一条 申报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以部属院校、研究机构和司局级机构为单位,不受理个人申报。
第十二条 申请人应当填写“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申请书”(下称《申请书》,可从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管理软件(校级盘)中调出)并附上有关材料,连同申报评奖的科研成果报所在单位。
第十三条 申请人所在单位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在审查合格的材料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连同软盘报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评奖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
1.不符合评奖范围和评奖基本条件的;
2.著作权存在争议的;
3.原为司法部科研项目,因违反有关规定,该项目已被撤消的;
4.已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的。

第五章 评 审
第十五条 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评奖办公室收到申报材料后,对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合格者进入专家评审阶段,不合格者取消参加专家评审的资格。
第十六条 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评奖委员会以专家评审会议形式,分学科组对申报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各学科组对成果评议后,以无记名投票形式评选出本学科组的优秀成果及奖励等级。评奖委员会全体会议对各学科组评选出的优秀成果进行终评。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自获奖成果公布之日起,任何个人和单位均可提出异议,如异议成立,即撤消奖励、追回奖状和奖金,并作必要的处理。
第十八条 利用异议诬告他人的,经查实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由司法部法学教育司负责解释。



1998年3月10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